华新在线讯(通讯员 郑淑琴)6月15日下午,2018年度新闻传播学院出国(境)行前教育会会议于学院会议室召开。院长江作苏,院分党委书记韩君华、副书记夏守信,院长助理刘震,摄影创作实践课程(香港)带队老师黄怡宁、李鸿及出国(境)交流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旨在给出国(境)交流的同学讲解外出交流注意事项,并解读奖学金申请、学分兑换等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李鸿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到场的领导老师,并对他们表示欢迎。然后,韩君华书记发表讲话并表示本次出国(境)交流的人数是比较多的,这是一个好现象。在其讲话中,韩书记首先强调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出国还是出境,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意识形态问题,她认为外出交流的同学应具有省辨思判能力和底线意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坚定自己的立场。“出去的目的不是游玩,学习才是主要目的。”韩书记最后强调了学习意识的重要性,并祝愿在场的同学在外出交流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接下来,夏守信书记就出国(境)学习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并给予了四点叮嘱:一是务必注重人身财务及证件安全,防患于未然并听从带队老师的安排;二是务必重视政治纪律及保密协议;三是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习更有目的;最后是展现大陆风采,做两岸或是两国文明使者。“眼界决定你的世界”,夏书记在发言之前先祝贺了在场同学可以有这个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之后,他详细地给大家讲解了外出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并且给出了诸多实用的建议。例如避免单独外出,尽量结伴而行和慎重保管现金及自己的信用卡信息。夏书记认为在外应少谈政治,并防范台独分子和法轮功分子的干扰。关于学习安排,他建议大家除了重视课堂学习以外,也应该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文风貌。
随后,刘震老师对于受到颇多关注的奖学金申请、学分兑换等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做了详细解读。刘老师告诉在场同学,不同的交流项目会有不同的奖学金政策,用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获取奖学金的途径是在回国之后填写相应的申请表,然后学校根据最终情况来下发奖学金,学习成绩在评定标准里占有较大比重。而学分兑换的具体政策是较为宽松的,学工部、研究生院和教务处都可以根据外出的课程证明兑换相应课程的学分,同时可根据人培方案灵活调整。刘老师表示,在外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咨询他或是带队老师,保持联系。
最后,作为本次行前教育会的提倡者,江作苏院长提出了“三成”的建议。“三成”即成熟:交流回国之后要变得更加成熟而不是更加幼稚;成果:定个小目标,并且有目的地完成它,并且应使成果具体化;成功:成功安全返回,合理安排时间不留遗憾。
会议结束后,所有参会的出国(境)同学签订并上交了安全责任承诺书。此外,李鸿老师总结了会议内容,同时黄怡宁老师提醒大家提前准备好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