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发展对象动态】吴兰兰:入党动机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18-06-13  阅读次数:0

网上曾有一个段子这样说:“如果路上有一个陌生人问你说:你信佛吗?你大声地告诉他我信仰马克思主义”。说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我想这个笑有点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不屑?是嘲讽?是怀疑?还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很严肃的话语说出来会是这个反应,我想这至少反映了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似乎在动摇。

为什么要入党,在有些人那里有一些不可描述不会明说的“好处”,评优评先、考公务员啊等等,应该承认这种想法在一部分人心中是存在的。这也就还是说明了信仰的问题。

中国人大部分有私德无公德,由于乡土中国和人情社会的关系,大部分人对自己熟知的亲人、朋友、老师、领导等恭敬有加,客客气气,并且乐于帮助,但是对于陌生人,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人,大家就会变得自私冷漠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原来的奉献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消失了……

我想这就是“小我”和“大我”的格局与境界问题。一个党员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甘于奉献先人后己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大我”的体现。

关于这种“大我”的理解,我最最要说的就是我爷爷和外婆。爷爷是淮海战役老兵老党员,九十一岁了,小的时候,爷爷乐善好施,经常是为了帮助朋友倾尽为数不多的钱财,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对我爷爷有意见甚至埋怨。他总说别人那个坎儿过不去你不去帮!那为啥自己的坎儿过不去却不帮,这个很疑惑。外婆的身上也有类似的特点,她是乡(镇的行政级别)里的老妇联主任,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旧社会,经常步行徒步走个两天去县里开会,为妇女权利奔走呼号,村里女人嫁过来,不少都是受着丈夫甚至是全家人的家暴,听人说,外婆总说劝说调解做工作,到处联络组织,当和事老,想办法,甚至有一对因为无法挽回,直接想办法让女方终于离了婚,解救出来,但是外婆面临的是乡里那一家的冷眼,舆论的攻击,但她依旧是个热心肠,谁有矛盾就找她调解。她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准备着为别人着想。前年冬天去世的时候整个乡上所有的村民都来为这位老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送行,所见之景所闻之语真的令人动容。这就是党员的奉献精神,服务精神,正如鸿姐的一句话“心中时刻给别人留一块地方”。

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常会感觉一种虚无感,忙忙碌碌不知所获,我想生命的终极意义在哪里呢?怎样获得一种人生的充实感呢?今天在听取了培训学习和大家的发言分享启迪之后,这个答案越来越明晰,越来越肯定了。那便是奉献,不为所求无功利的帮助与奉献,鲁迅曾说过“青年人要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丝光就发一丝光”,正是这道理,只有这样在奉献的人生当中,才会永远的踏实,充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