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在线讯(见习记者 肖遥)“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在大学四年里揽下多项奖项、爱好广泛的王鲁婧,在专业实践上亦收获累累,交出了本科成绩综合排名专业第一的优秀答卷。近日,“全能女神”王鲁婧成功保研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专业,华新在线与她进行了对话。
华新在线:主持、科研、运动、实践,这些都是你的特长,你在这些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刚入学的时候有想过自己会成为这样的“多面手”吗?
王鲁婧:完全没敢想过,说来也比较惭愧,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是个对自己比较没有计划的人。所以我的大学就是不断找自己兴趣或者说特长的一个过程。有机会的时候我就去尝试一下,要么就干脆什么也别做,如果选择了去尝试就会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所以才能拿到大家看起来那么多的奖吧。但我想也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多面手,都是不断尝试和挑战的结果。
华新在线:这些爱好一直坚持了四年,有没有觉得精力顾不上来的情况呢?有的话又是如何调节的呢?
王鲁婧:会有比较累的时候,尤其是我本身体质不是很好经常生病,但比较幸运的是我的很多爱好恰恰可以给我提供一个放松的方式。像我在主持队认识了许多朋友,每次和她们在一起吃饭聊天,全程都笑到嗓子痛,有这么一群好朋友真的很治愈。有时候脑子乱的时候,我也会去操场跑跑步放空一下,也能起到缓解作用。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能找到一个有归属感的组织还是很有必要的,运动和朋友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调节方式。
华新在线:在老师明确指出《伴艾骑行》拍摄难度较大、过程存在风险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尝试?
王鲁婧:当时老师确实提出过一些质疑,但我们做这个片子的初衷是想带大家了解艾滋病从而减轻歧视,所以我们自己更不能因为害怕而放弃呀,所以做好心理建设之后,就选择不去担心什么。而且我们一开始都是以“小白”的身份去做这件事,目标是完成而不是拿奖,可能带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吧,做的时候也没那么多顾虑,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如何我们肯定是要把片子完成的。
华新在线:其他报道里曾说你是“通过拍摄纪录片的方式,用镜头传播公益”,你为什么会比较重视公益性的东西呢?
王鲁婧: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公益不只是做志愿者或者支教等等方式,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做一些有深度的主题也算是一种公益。除此之外,我也确实觉得我们团队的人对于一些“边缘群体”或者说“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比较感性的东西在,也都算是想力所能及地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的人吧。结合我们的专业来说,本身学习广电专业就需要去不断实践和练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利用专业特长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算是更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华新在线:能谈谈平衡学习和工作的秘诀吗?
王鲁婧: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啦,我觉得学习这种事情比较个人化,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我的话就是尽量不翘课,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做好笔记,作业按时完成,期末认真复习,考试严肃对待。作业还是要重视的,对于作业最好就是拒绝拖延。在平衡工作和学习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哪里丢了的学习时间就从其他时间里尽量补回来,虽然有时候会稍微累一点,但还是很值得的。
华新在线: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你的成就感和遗憾从何而来?
王鲁婧:成就感最大的一件事儿是可以顺利保研,因为之前并没有精打细算过这件事,而且人大是我高中时候比较喜欢的一个学校,能够保去人大对我来说也可以说是大学生涯的一个小句号。遗憾应该就是没有拿过国家奖学金,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读书指标,英语水平还是不够好,性格也还是不够酷……很多很多。
华新在线:在你看来,怎么样的性格才是“酷”?
王鲁婧:我自己的性格弱点是有时候比较“软弱”或者说“内向”。别人看起来或许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我自己可能就会觉得自己这是不够“洒脱”,所以我很欣赏那种可以不顾及世俗的、很潇洒的人。但也没有定论说哪种性格就是好的,哪种就是不好的,我现在觉得能够和自己的性格“和解”,不去顾及世俗的眼光,应该也算是一种“酷”吧。
华新在线: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吗?
王鲁婧:大学是人生中很美好的一段时光,没有人规定走什么路才一定算是好的,只要做到“有所收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