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者说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奖者说 > 正文

【国奖者说】李润雨:桂子山寻路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李润雨  发表日期:2018-03-19  阅读次数:152

李润雨,女,汉族,19979月生,共青团员,bet36365最快线路检测2015级本科生。曾获银桂奖学金,校级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湖北省“新辩盟”季军,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舌上春秋”辩论赛冠军及优秀辩手,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网络文化节微视频三等奖,校三好学生。

 

桂子山寻路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为叩路石,学乃寻路始。

从幼时读到的童话故事,到少年时醉心的诗歌散文,再到现在苦读的学术专著——我爱书,我爱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氤氲书香为伴。

一卷卷书陪我走过无数个日夜,而这时光流逝之中我对书籍的情感也从单纯的好奇渐渐变得严肃与认真。古语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于我而言,书是随身相伴的老师,是在课堂之后的学习助推器。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华师正是一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校,因此在华师学习的日子中我对自己这方面能力的锻炼从不松懈。朱子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对每一节课老师推荐的拓展书籍,从通俗易懂者再到艰深晦涩者,我都会去学习,不懂之处再向老师具体请教。这样两个学年下来,我感觉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真的有了很大的收获。这种收获不仅反映在我两年学分绩89以上、学分绩排名年级第二这样的“硬指标”上,更充实于我的头脑中,使自己最起码能描画出自己所学之知识、自己所处之时代、自己所向往之理想彼处的轮廓。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朱子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但我认为,其实读书实为“四到”——朱子三到中还少了一个“身到”。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代“行者”并非是要“万里长征”,而是要以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温故知新,将书本上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开拓人生道路的过程中去。

课堂与书籍是打开世界的窗,而行动才是进入世界的门。两年里,我在踏实学习之余,也积极地投入各类实践活动。

科研实践方面,我先后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研竞赛。两次竞赛的选题一以贯之,都聚焦与当代大学生和大学生公益组织。我和我的调研团队就大学生公益支教组织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做了为期一年的质化研究,选取了武汉市的十余所高校中的十八家大学生支教组织,针对他们的线上与线下行为进行了研究。我们选择了比较困难但更为有效的质化研究的取径,在为期的一年的时间里跑遍了武汉城大大小小的角落,走访了多所高校与多家公益组织,进行了近二十次的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访谈。而说来有趣,一次寒夜里的采访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冬天天色晚得很早,风吹得很劲,我和团队队友一起在结束采访后,在寒风中买上一个烤红薯捂手,在车站两人紧靠着等公共汽车——这样的经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让我收获了友谊。通过为期一年的质化研究、多次深度访谈提炼出900分钟的访谈视频以及将近十五万字的访谈材料,为我们团队在科研竞赛中收获成果提供了坚实基础。

社会实践方面,我参与了 “微光支教”的第四期与第五期支教活动,去到了四川省万源市与凉山州,前后共计一个月。最开始,参与“微光支教”是为了能通过深度分析个案来弥补我们科研大范围调研的不足,但在进行了两次田野调查、和支教队员们同吃同住,拥有了共同经历过近半个多月没有水的寒冬与二十多天暴晒的炎夏的“革命情谊”后,我也成为了“微光”的一分子。这样的经历使我对支教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山区的孩子们有了更浓的感情。我制作了两支“微光支教”的宣传微纪录片:《You are my sunshine》和《“草鱼”的故事》,截至目前在腾讯视频网站上累积点击量已有6,849次。面对公益,我所做的对社会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是这对我而言却是我作为一个社会人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专业实践方面,作为广电专业学生的我也积极运用所学,去尝试制作除前文提到的公益微纪录片以外的更多影像作品。在2017年上半年,我加入了纪录片项目“学徒”制作团队,开始进行预计为期两年的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学徒班学生的跟踪记录。同年7-8月内,我在我的家乡成都拍摄了以方言为主体的纪录片《脱口而出》,希望通过纪录成都说唱歌手创作方言说唱作品的过程来展现成都方言通过纪录成都话说唱作品的创作来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成都方言在现代文化中的改变与传承

综合能力实践方面,我在2016-2017年度间担任了新闻传播学院辩论队教练,在第一学期内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华中师范大学“舌上春秋”校辩论赛的冠军,并获得“最佳辩手”称号,第二学期内指导带领辩论队2016级队员取得了华中师范大学校新生辩论赛的亚军,并在湖北省“新辩盟”比赛中取得了季军。辩论队里结队友,辩论场上敌对手,辩论题中看世界——辩论的经历亦是我人生道路上特别的一站。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知不觉间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前四分之一个段落。而回首从前,自己仿佛还是那个牵着父母的手过马路的小孩儿,又仿佛还是那个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人生理想的少女,更好像还是那个2015年的初秋,背着书包拖着行李在桂子山里寻路的懵懵懂懂的姑娘。

桂子山寻路,从上一个初秋寻到下一个初秋,而未来亦还有无数初秋。

两年有余,我在华中师范大学,在这个温馨的家园、学习的乐土,在我可爱的母校里成长了不少——从青涩稚嫩到初显成熟,点点桂子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笑与泪,见证了我用书本和双脚丈量出来的生活之路。修远人生路,我必怀初心以求索四方。长路漫漫,但我无所畏惧。

 

桂山清风自在生,来时朗月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