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者说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奖者说 > 正文

【国奖者说】2015级新闻学专业硕士孙志鹏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18-04-14  阅读次数:13

      最近,一个清华励志演讲《没有什么大牛学霸,一切只是厚积薄发》在微博上火了。也许你会羡慕,为什么那些学霸大牛开学以后成绩变得那么好了?为什么他们干什么都能干得那么好?他们真的就是拥有超人的天赋?


      CSSCI刊物,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可望不可及,但是偏偏却有人能在研究生期间发表6篇C刊(含扩展版),如此大牛,同学,你确定不来了解一下?

思政网小编有幸邀请到孙志鹏学长,

开展一次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访谈。

【研究人设】

问:在大家眼中,孙志鹏学长是一个“真?学术之星”,那么你本人希望自己在大家心中是怎么样的一种人设呢?

:没有觉得自己是“学霸”,自己平时还是挺爱玩的,很喜欢旅游,也很喜欢走出校门去结交新的朋友。但是同时,对于学术也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研究生期间也就是简单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对于自己的时间安排还是看阶段的,在学业任务、学术任务比较重的时候,自己还是精力主要放在学术上,早上六七点就会起床然后出发去图书馆,有段时间自己基本上是每天第一个到图书馆的,但是放松的时候自己还是很慵懒的。

自己大部分时间喜欢待在图书馆,喜欢图书馆的感觉

另外,自己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来华师读研究生就是为了多读书,多做研究,多写论文。

【研究经历】

问:在研究生期间最自豪的一件事,以及最遗憾的一件事?

孙:最自豪的一件事当然就是在硕士阶段能够成为江作苏老师的学生,在导师江作苏老师的指导下写作并发表了六篇C刊(含扩展版)的论文。跟随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在学术学习上,更是在为人处世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江老师像长辈一样提携和关爱学生,硕士三年,对江老师真的充满了感恩。遗憾的事情暂时想不到,觉得自己还是出去玩的少了吧,不过总体来说在华师的这三年获得还是很开心的,感觉特别值。

【研究专业】

问:上大学以来的一直学的新闻传播专业么?这个专业是自己愿意付出一生热情的事业么?

孙:从本科开始一直学的都是新闻传播专业。自己在本科的时候有去媒体实习的经历,也在纸媒上发过不少的稿子,但在新闻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困惑,也引发了自己很多的思考。

于是就萌发了读研的想法,并通过考研来到华师。刚读研的时候,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能够多读书,通过读书解决自己的一些疑惑。自己研究国际传播这块的时候,就发现了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青年一代,以及我们的上一辈甚至是父母辈,对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是很缺乏自信的,常常认为我们的国家在国际竞争处于一种劣势当中,这跟实际情况其实还是有一些出入的。

自己通过对比中外的报纸、网络舆论,很多时候大家所看到的国家形象,都是由于舆论引导构建的,很多时候存在着误读的现象,媒体在这块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和解读。

另外,国内目前存在的反智、民粹主义的倾向,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媒体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没有教给老百姓正确思考的思维方式。

自己研究的另一块是新媒体中网络舆论的领域。自己常常喜欢看微博下面的评论,很多时候,微博的评论比微博本身更精彩,常常呈现出无厘头、娱乐化、戏谑的风格。之前在媒体实习做得是探索事物表象的工作,现在通过学术研究,非常希望揭示其中本质的东西。了解这背后更深刻的原因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

【研究奉献】

问:接着上面严肃的话题,有没有思考过自己这么多年在学校里所学的,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贡献呢?

孙:导师江作苏老师说过一句话:“研究生要有知识分子的信念,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中国是很需要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站出来说话,需要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去做贡献,启迪大众。”我自己也深受江老师这句话的鼓舞和启迪。我也很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

【研究寄语】

问:最后,有什么给学弟学妹说的话?

孙:首先呢,大家读研究生期间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自己志在做学术,那就不要过于费心去想实习和工作的事,就要踏踏实实的把学术做好。如果目标是工作,就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太放在学术上,而要去一些好的企业,积累经验,努力增加自己的能力。最怕那种既想做学术又想工作的,什么都搞,什么都搞不好。

其次,希望大家好好上课,好好的珍惜研究生期间的时光,不要浪费这宝贵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