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超
男,满族,辽宁铁岭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新闻史、媒介与社会、政治传播和国际传播。近两年专注于香港文化与身份构建的研究。开设主要课程有《外国新闻史》、《中外名记者研究》、《文化学》、《传播学概论》和《跨文化传播》。
主持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香港的华人社会变迁与华文报纸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5YJC860035,2015-2018.(在研)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人?香港人?-香港精英报纸对香港身份的建构(1950-1980),项目编号2015065,2016年1月11日.(结项)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香港精英报纸对香港身份的建构(1950-1980),2014-2017.(结项)
参与项目
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叙事的多维转型与观念重构,14CXW014,国家社科青年项目,2014-2019。
1950年代初期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4XJC860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4-2017。
发表论文
许永超,《香港左派报纸对统一战线政策的实践(1950-1966)》,《学术交流》,2017年7月,第205-210页。
许永超,《从记录到表达与表演——对人们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分析》,《新闻界》第19期,2015年10月,第47-51页。
许永超,《中间位置的求索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学术交流》,第7期,2015年7月8日,第199-203页。
许永超,《报人、报纸与权力交光互影:<大公报>与国民政府的冲突(1941——1949)》,《华中传播研究》,第1期,2015年7月。
许永超,《报纸与时代:寻找一个中间位置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15年第1期,第1-7页。
许永超,吴廷俊,《维持现状的主调:麦理浩时代<明报>对香港前途的论述》,《国际新闻界》,2013年12月, 第98-111页。
许永超,《传播学史的三个阶段:从文化-历史到社会-科学再到开放的交叉学科实践》,《文化与传播》,第2卷第4期,2013年8月, 第10-14页。
吴廷俊,许永超,《从体制外纳入体制内—建国初<文汇报>公私合营的过程研究》,《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12年第二期。
许永超,《新闻范式的转换:上海民营报面临的困境—以<文汇报>为例(1949—1953)》,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1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许永超,《解放初期民营报纸的困境及出路—对1949.6—1953.1<文汇报>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报告
他者的图景:香港精英报纸建构的中国形象(1970-1980),2015年8月19日,第九届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
报纸与时代:寻找一个中间位置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2014年11月1日,中国新闻史年会,会议论文。
Yongchao Xu, Caixie Tu, Michael Jan Bernadas, Ming Yang, “Newspaper Types and News Frame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 case of news Coverage of Mainland Tourist in Hong Kong, Journalism Research and Education (JRE) Section, at IAMCR 2013—Dublin.
“新中国集中统一新闻事业的建立—以《文汇报》为例”,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研讨会,2011年8月。
联系方式:电话:18571590862 Email: xuyongchao@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