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领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正文

院长江作苏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16-04-25  阅读次数:280

  江作苏,(1953 -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央党校研究生,现任bet36365最快线路检测院长、教授、博导、高级记者;武汉大学博导,华中科大、上海交大、中南财大(含武汉学院)、湖北大学、中南民大客座教授。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第七届,2006年),获得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995年)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劳动模范,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首届政府出版奖获得者,被评为全国新时期传媒领军人物。研究方向为媒介伦理与新闻实务。  

  江作苏在新闻界耕耘30年,从一线记者成长为大型传媒集团一把手。历任记者,《江汉早报》副刊组长,楚天周末副总编辑,湖北日报驻十堰、郧阳、神农架记者站站长,政宣部副主任,记者部主任,政宣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湖北省记协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在长期新闻实践中,江作苏指挥、策划、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曾经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十次湖北新闻一等奖。他锐意改革,努力提高省级党报的舆论传播效果,组织实施大规模报纸改革,把《湖北日报》带入了更新观念、全面改革之途,受到中宣部的表彰,为此获得全省思想理论创新成果一等奖。他勤奋多思,理论、实践成果丰富。提出的“责任造就公信力”理论及涉及媒介伦理和信用的系列成果,在新闻业界和理论界具有影响力。他身体力行“既拿红笔,又拿蓝笔”的新闻人本色,担任湖北日报总编辑和社长期间开辟的《总编辑评报》和个人专栏《楚人快语》,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江作苏教授在媒介管理与创新方面卓有建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全国第一个成为拥有百万份报纸和百万份期刊的“双百万”传媒集团,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在新媒体方面,除运行荆楚网和省政府官方网站之外,更与腾讯合作创建“大楚网”,经过短短3年跨越发展,一跃而为全国新媒体30强。在多元经营方面,他从资本入手,采用了8种不同类型的合作合资方式,率领集团成功开发60万平方的商业地产;创立的“楚天181文化创意园”,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新品牌;成功进军金融领域,投资4家银行、证券公司及资产交易所,创建大型五星级酒店,使湖北日报成为一家横跨传媒、地产、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传媒集团。他也因这一系列成就而当选为“2001-2010年中国传媒领军人物”、“2009-2010中国传媒创新年度人物”称号。  

  江作苏教授还是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人士。历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奖评委、长江韬奋奖评委、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社科领导小组副组长、湖北省体育总会副会长、湖北省足球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协会员等多个社会职务。  

江作苏教授主要成果一览:  

一、著作  

1.《媒介公信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  

2.《亲见切思录》,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  

3.《党报改革探索与创新之一:责任造就公信力》,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  

4.《党报改革探索与创新之二:创新带来生命力》,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  

5.《严谨培育持久力:总编辑评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  

6.《浙江星火借入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7.《江河归大海——江作苏作品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8.《记者心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9.《我随东风行万里》,湖北科技出版社,1995年;  

10.《行书四字箴言》,武汉:湖北日报,2010  

11.《江作苏书法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  

12.《回望高峰——郭超人新闻作品研讨会论文集》,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  

13.《中国传媒经济:快速成长与未来格局》,主编,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1年。  

14.《潮涌大江:湖北省长江沿岸县市扫描》,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15.《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库》,总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16.《实用新闻》.主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17.《微悟》,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  

19.《欧洲四国新闻摄影札记》,商务印书馆,2014  

      

二、论文成果  

1.《公信力寓于履责尽责之中——社会需求我国出版单位实施“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第1  

2.《信用熵:传播场域传受失联的阈值表达》,《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8  

3.《传播视野:国家形象的官方民间舆论场互补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  

4.《国家形象的官媒与民媒二元建构蠡谈》,《今传媒》,2014年第11  

5.《传媒转型期媒体人的精神困境》,《新闻界》,2014年第14  

6.《网络的审美介入与底线意识》,《中国出版》,20137月号  

7.《媒介素养应成为大学生必备常识》,《光明日报》,2013529  

8.《中国梦所蕴涵的媒体责任》,《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59  

9.《从拆除玻璃墙看行政督察》,中办秘书局《秘书工作》,2013年第9  

10.《责任造就公信力》,《新闻前哨》,2006年第3  

11.《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湖北产业对接的机遇研究》(调研报告),获2008年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12.《战略转型激发传统媒体集团新活力》,《中国记者》201110  

13.《从群众路线高度把握媒体角色》,《中国记者》2011年第7  

14.《推进产业战略的新举措,研究传媒经济的新起点》,载《中国传媒经济:快速成长与未来格局》,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1  

15.《责任心与办好省级党报》,《中国记者》,20058  

16.《棱镜岂止不厚道》,《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620  

17.《世界新闻报停刊及其对新闻界的启示》,《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720  

18.《适时改版应对挑战》,《传媒》,20063  

19.《荣辱观与新闻传播实践》,《中国记者》,20065  

20.《重视作风建设的理论内涵》,《中国记者》,200111  

21.《坚持有公信力的传播》,《中国记者》,20099  

22.《“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传媒》,20104  

23.《跨地区经营,做强文化传媒产业》,《传媒》20094  

19.《用主题宣传点燃党报报道亮点》,《中国记者》20078  

24.《以品牌战略创新党报新闻摄影》,《中国记者》,20072  

25.《回顾中成熟思考中坚定》,《中国记者》,200812  

26.《以德治国:富于创新的治国之道》,《湖北社会科学》,20016  

27.《责任造就公信力——提高党报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认识与实践》,《中国记者》,200612  

28.《扣住务实这个关键——党报理论创新宣传实践与思考》,《中国记者》20028  

29.《增强生态环境报道的人文色彩》,《中国记者》,20015  

30.《重塑报业平台新优势》,《中国记者》20112  

31.《网络论坛:媒介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平台》,《当代传播》20106  

32.《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新闻战线》,200401  

33.《媒介融合背景下平面媒体运营模式探讨》,《新闻前哨》2009年第7  

34.《党报的改革创新:向现代主流媒体转型》,《新闻战线》,2009年第3  

35.《曙光初现,尚须努力:谈当前报业体制改革的几个着力点》《新闻战线》,2009年第5  

36.《重塑报业平台新优势》,《中国记者》,第作者,2011年第2  

37.《增强生态环境报道的人文色彩》《中国记者》,2001年第5  

38.《媒体行为的底线意识》,《新闻前哨》,2011年第8  

39.《民本和公信——30年中国媒体改革的两个亮点》,《新闻前哨》,2008年第6  

40.《华文报纸的世界影响力——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华文报纸考察报告》,《新闻前哨》,2011年第9  

41.《履行媒体责任引导社会舆论支持跨越发展》,《新闻前哨》,2011年第4  

42.《主流化机遇与媒体的选择》,《新闻前哨》,2008年第2  

43.《媒体使命以民为本》,《新闻战线》2008年第31  

44.《再塑报业平台新优势》,第一作者,《新闻前哨》,2011年第2  

45.《充分发挥文化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新闻前哨》,2004年第5  

46.《着眼时代变革立足主动创新——湖北日报改扩版的总体思路》,《新闻前哨》,2010年第2  

47.《创新经营体制释放媒体生产力》,《新闻前哨》,第2010年第8  

48.《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报纸改版逻辑动力探讨》,《新闻前哨》,2010年第5  

49.《构建传媒新平台创立经营新模式》,《新闻前哨》2007年第9  

50.《资产证券化:报业的机遇与挑战》,《新闻前哨》,2007年第11  

51.《为湖北跨越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政策》,2011年第4  

52.《创新党报理论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新闻前哨》,2007年第12  

53.《以品牌战略创新党报新闻摄影》,《中国记者》,2007年第2  

54.《深化“三贴近”内涵延伸新闻报道品牌》,《政策》,2007年第8  

55.《我国报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第11  

56.《坚持有公信力的传播》,《传媒》,2009年第11  

57.3G后传播时代已经到来》,《新闻前哨》,2009年第9  

58.《责任心与办好省级党报》,《中国记者》,2005年第8  

59.《人性化管理与媒体软实力》,《新闻前哨》,2008年第8  

60.《软实力中不能少新闻》,《新闻前哨》,2009年第3  

61.《重视解释性新闻的导向作用》,《新闻前哨》,1997年第6  

62.《网络无界区域有为》,《新闻前哨》,2011年第4  

63.《在开放中培育成熟的国际传播力》,《新闻出版报》,2013115  

64.《策划的异化》,《新闻前哨》,2001年第9  

65.《孕育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中国记者》,2003年第2  

66.《价值判断的体现》,《新闻前哨》,2003年第1  

67.《责任造就公信力——<湖北日报>着力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探析》,第一作者,《新闻传播》,2007年第1  

68.《责任公信大气包容——2009中国传媒速写》,《新闻前哨》,2010年第1  

      

三、课题  

1.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传播研究,2013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2.新媒体传播的伦理研究,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项目,2013年,成员  

3.《全媒体在线编辑与适配推送数字出版技术研究》,2013-20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咨询专家组成员  

4.《媒介公信论研究》,2010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5.《湖北传媒创新能力研究》,2011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