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建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建言 > 正文

邓向阳:学会多方面尝试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  发表日期:2014-10-23  阅读次数:278

华新在线讯(记者 滕笑丽 于思玮)102日,新闻传播学院校友会成立,邓向阳特地从广州乘飞机赶回来参加成立大会,并作为外地校友代表发言。而今年距离他刚刚踏入华师校门时已经整整17年了。

1997年进入华师新闻系,现任职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阔别华师13年的他,再回想当时,校园生活的点滴仍然历历在目。

忆往昔  生活甜学习氛围浓

“我们当时就住在篮球场上面的那栋宿舍。”邓向阳回忆说,当时7个人一个房间,宿舍里床、地板、窗户都是木头的,“楼上走路的声音都能听到,同学在床上穿裤子一跺脚床板就断了。” 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几个同学一起去学校外面吃,3块钱一个素菜、5块钱一个荤菜,平均下来一个人在三块钱左右,“在学校食堂吃一顿饭也需要三块五左右。”

97级是华师新闻系招收的第三届学生,一个年级29个人,男生9个人。邓向阳笑称:“连一只足球队都没有。”当时新闻系也只有八九个老师,其余的老师都是中文系的,新闻系学生一年级开设的课程全都是中文课,直到后来学生向学校投诉,学校才开始给他们慢慢开设新闻专业课程。

虽然如此,邓向阳和其他同学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还是一点没有减弱。由于学生数量少,上专业课都是20多个人一间教室,但每次课上他们跟老师的交流讨论都十分激烈。“我们当时经常跟员怒华老师讨论信仰问题,一讨论起来就要好久。” 学院刚开始也并没有什么设备,邓向阳和同学们想自己做广播、新闻等,但都由于资源缺乏没有实现,于是他们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去电视台工作,学习实际操作摄像机,自己端着机器去采访,采访回来再自己编辑。

叹毕业  不畏曲折求职路  

大四专业实习时,邓向阳进入广州电视台实习。毕业后,他报考广东经济电视台,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没能顺利留下。当时是毕业那年的12月份,恰逢公务员考试,他也报考了公务员,最终顺利进入江门市政府办公室,后来又被调到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

虽然找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遭遇太多曲折,然而刚到广东工作的邓向阳却吃了不少苦头。身为一个湖北人,广东话就首先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听不懂也不会说广东话,在单位的常委会议上做记录时,会议一开始,大家讲的都是广东话,他一句都听不懂,拿着笔也写不出来,最后遭到领导的严厉批评。于是他立马逼自己学习广东话。

“我做的工作都是面向基层的,很多人不会说普通话,如果不逼着自己学粤语,就算在广东待上个10年也听不懂。”他开始不停地跟着电视学粤语,买磁带回来听,逼着自己学习。每天晚上下了班回家就看香港频道,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逐步去听、逐步理解,甚至晚上睡觉还要带着耳机听。这样坚持了大概三四个星期,他就已经能够听懂粤语,到三个月的时候就学会说了,“那时候压力很大,但也要逼着自己赶快融入他们的环境,才能跟别人更加平等的交流。”

看今朝  谆谆教诲寄晚辈

邓向阳在广州慢慢站稳了脚跟。“当时的就业压力不太大,我性格也比较开朗,就想着要多跟大家打交道,尽快地适应环境融入广东人的圈子,才得到更好的发展。”他回忆道,当年的大学生本科毕业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就业机会很多,有不少单位会找到学校让学生去面试,考公务员的比例也仅为20:1,而现在都是几千、几百个人中选一个。

“不管以后到哪工作,一定要尽快融入当地的环境,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建议即将面临就业的学弟学妹: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可以进行多方面尝试,放宽自己的就业角度,不要仅仅局限于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单位,“就那么多资源在那里,不可能所有新闻系毕业生都到媒体工作,要学会多尝试不同的岗位。”